广森普法丨工程案件“终本”后怎么办?5步策略助你重启回款希望
在工程纠纷中,许多企业经历过这样的困境:官司打赢了,法院却因对方无财产可供执行而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这意味着案件暂时退出执行程序,但并非“彻底结束”。如何打破僵局?广森小编为你梳理终本后的5大应对策略,助你重启回款希望。
一、终本≠终结:先搞懂“终本”的法律含义
终本的定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当法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如查询银行、房产、车辆等),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财产无法处置时,可裁定终本。
关键点:
1、终本是暂时的:案件并未结案,法院每6个月会通过系统自动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发现新线索可恢复执行;
2、申请执行人权利不丧失:仍可随时向法院提供财产线索,申请恢复执行;
3、限制措施持续有效:被执行人仍会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
二、终本后必做的5件事:主动出击,打破僵局
1.申请调查令,深挖“隐匿财产”
操作步骤:
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委托律师或自行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包括:
隐匿的银行账户、理财产品、股权投资;
关联公司转移的资产(如通过亲属代持的房产、车辆);
未登记的财产(如农村宅基地、小产权房)。
2.追加被执行人,扩大责任主体
适用场景:
被执行人为一人公司,且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
夫妻共同债务未在诉讼中明确;
被执行人恶意注销公司,股东未履行清算义务。
操作步骤:
收集证据(如财务审计报告、转账记录);
向法院申请追加被执行人,将责任范围扩大至股东、配偶或实际控制人。
3.申请“执转破”,以破产程序倒逼还款
适用场景:
被执行人为企业,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希望通过破产程序参与债权分配,或推动企业重组还款。
操作步骤:
向法院提交《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申请书》;
参与破产程序,申报债权并监督财产分配;
若被执行人具备重整价值,可协商还款计划。
4.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追回被转移财产
适用场景:
被执行人在诉讼或执行期间,恶意转让财产(如低价变卖资产、无偿赠与亲属);
财产转让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
操作步骤:
收集证据(如转让合同、资金流向);
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转让行为;
胜诉后申请执行回转的财产。
5.借助刑事手段,施压还款
适用场景:
被执行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如隐藏财产、虚假诉讼);
通过刑事报案形成压力,促使其主动和解。
操作步骤:
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控告书》,附上证据材料;
推动立案侦查,同时与被执行人谈判还款;
若构成犯罪,被执行人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
三、终本后的“长期策略”:持续监控,等待时机
定期查询财产:每6个月通过法院系统或律师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状况;
关注关联动态:如被执行人涉及其他诉讼、行政处罚或股权变更,可能暴露新财产线索;
联合其他债权人:若有多名债权人,可组建债权委员会,共享信息并集体行动。
工程案件终本后,企业切勿放弃希望。通过主动调查、追加主体、法律诉讼等组合策略,仍有很大机会重启回款程序。记住:执行是一场持久战,耐心与策略同样重要!
你的案件是否遇到过终本?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或私信咨询具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