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荣誉业绩
律所动态
  • 首页
  •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 业务领域
  • 专业团队
  • 广森案例

    广森案例

    广森普法

  • 留言中心
  • 行业动态
首页 > 广森案例 > 广森普法

广森普法丨遇到骗术别慌!一文看懂“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本质区别

作者: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 更新时间:2025-07-30 点击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诈骗” 和 “欺诈” 这两个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的法律区别。例如,有人借钱后消失不见,这是诈骗吗?商家夸大产品功效算不算欺诈?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和通俗解释,帮助您快速分辨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核心区别:骗钱不还 vs 夸大事实

刑事诈骗的本质是无对价占有他人财物,通俗来说就是 “骗钱不还”。例如:

·谢某虚构新疆工程,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亲友 700 万元,全部投入虚拟币交易后血本无归。

·顾某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通过炫富与多名女性恋爱,编造理由借款 30 万元用于奢侈品消费,拒不归还。

这类行为的共同点是: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履行义务的打算,通过虚构事实直接剥夺被害人财产所有权。

而民事欺诈则是通过夸大或隐瞒部分事实获取交易优势,但仍认可合同的基本框架。例如:

二手车商隐瞒车辆曾发生轻微事故,但车辆本身仍具备正常使用价值。

· 商家宣传 “100% 纯棉” 的 T 恤,实际含 10% 化纤,但不影响穿着功能。

· 民事欺诈的行为人通常希望通过交易获利,只是手段存在瑕疵,而非完全无对价占有财物。

二、七大关键指标对比表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730122128.png

典型案例对比:

· 刑事诈骗:黄金章伪造房产证抵押借款 1000 万元,用于高风险股票投资后亏损,法院认定其无还款能力且虚构担保,构成诈骗罪。

· 民事欺诈:某商家销售 “祖传秘方” 保健品,宣称能治愈癌症(实际无此功效),但消费者可通过起诉要求退款并索赔。

三、遇到纠纷如何快速判断?

1、看对方是否失联:刑事诈骗者通常在得手后立即切断联系(如换手机号、搬家),而民事欺诈者可能仍在履行部分义务(如分期还款)。

2、查资金用途:若钱款被用于赌博、挥霍或转移至境外账户,更可能是刑事诈骗;若用于正常经营,即使亏损也可能属于民事纠纷。

3、算金额大小:单次诈骗金额超过 3000 元(全国多数地区标准),或累计金额较大,建议优先报警。

4、验身份真伪:刑事诈骗者常使用虚假身份(如伪造身份证、公司资质),而民事欺诈者通常有真实可查的主体信息。

四、遭遇欺诈该怎么办?

(一)刑事诈骗:立即报警!

报案材料:携带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对方身份信息等证据,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紧急措施:若涉及银行转账,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转移。

刑事优先:刑事案件侦破后,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财物。

(二)民事欺诈:三步走维权

1、协商解决:与对方沟通,要求退还钱款或提供补偿。

2、申请撤销合同: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因欺诈签订的合同,要求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

3、起诉追偿:若协商无果,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例如要求 “退一赔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五、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一:只要对方不还钱就是诈骗。
       真相:若对方有还款行为(即使未还清),或存在暂时经济困难,可能属于民事纠纷。例如,顾某对部分受害人有还款记录,法院仅认定其对其中一人构成诈骗。

误区二:金额小就不用报警。
       真相:即使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仍可报案。警方可记录在案,若后续发现同一人多次作案,可能合并处理。

误区三:合同存在就一定是民事纠纷。
       真相:合同可能成为诈骗工具。例如,谢某以 “资金过桥” 为名签订合同,实际用于炒币,仍被认定为刑事诈骗。
       遇到纠纷时,先冷静分析一下,再决定是报警还是起诉。记住:法律是保护您权益的武器,但需要您主动拿起它!


上一篇:广森普法|警惕按摩服务隐藏的色情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红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列表
    关于广森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广森案例
    留言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经验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4267号-3

    京ICP备2020028875-1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