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森普法丨因单位未缴失业保险申请仲裁?这些要点劳动者必须知道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劳动者对于社会保险的缴纳存在疑问,尤其是当单位未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时,员工能否通过劳动仲裁要求补缴?今天广森律师就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
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吗?
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包括失业保险在内的五项社会保险,这是法定的强制性义务,不是单位可自行选择的权利。
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员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用人单位负责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能否通过劳动仲裁要求补缴?
当然可以。当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失业保险时,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缴相应保险。
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的社会保险争议主要包括: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发生的争议;
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法律规定应当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申请仲裁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时效性。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单位长期未为您缴纳社保,建议尽早主张权利。
保留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明您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的事实。
明确仲裁请求。在申请仲裁时,应明确请求事项为“要求被申请人为申请人补缴失业保险”或“要求被申请人赔偿因未缴纳失业保险造成的损失”。
仲裁后的可能性结果
劳动仲裁委员会审理后,如果认定单位确实存在未依法缴纳失业保险的情况,通常会裁决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为劳动者补缴。如果单位拒不执行生效的仲裁裁决,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补缴已经不可能(如超过征缴时限),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可能会裁决单位赔偿劳动者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
除了仲裁,还有其他途径吗?
除了劳动仲裁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限期缴纳或补足,并可能加收滞纳金。
失业保险的重要性
许多劳动者忽视失业保险的重要性,认为“我不会失业”或“失业保险金没多少钱”。但实际上,失业保险不仅提供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还在此期间为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保障医疗保障不中断。同时,失业保险基金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就业服务支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
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法定权益,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当单位未依法缴纳失业保险时,劳动者完全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建议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就关注自己的社保缴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维权,避免因时效问题或证据缺失导致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