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森普法丨夫妻婚内约定“净身出户”,法律上真的作数吗?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有时会出于各种原因签订“净身出户”协议,比如一方为表忠诚,或是在特定事件后达成和解。然而,一旦面临离婚,这类协议的效力往往成为争议焦点。那么,夫妻婚内约定的“净身出户”,法律上真的能作数吗?
“净身出户”协议的法律效力基础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对婚内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这种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且优先于法定财产制。从法律层面看,夫妻间的“净身出户”协议属于财产约定范畴,只要满足以下条件,通常具有法律效力:
1、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议需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签订,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例如,一方在受到威胁或误导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内容合法合规: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约定“若一方提出离婚则净身出户”可能因限制离婚自由而被认定无效。
3、不损害他人权益:协议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例如,若协议涉及逃避债务,可能被法院撤销。
典型情形
1、有效情形:
若一方存在重大过错(如重婚、家暴等),双方约定过错方净身出户,法院通常会认可协议效力。例如,某案例中,丈夫因出轨与妻子签订“净身出户”协议,离婚时法院依据协议判决其放弃全部财产。
2、无效或可调整情形:
显失公平:若协议内容明显偏向一方,如要求无过错方无条件放弃所有财产,法院可能以“显失公平”为由撤销或调整协议。
限制基本权利:若协议限制一方基本生存权(如居住权)或离婚自由权,法院可能认定其无效。
涉及第三人利益:若协议涉及逃避债务或处分他人财产,法院可能不予支持。
如何签订有效的“净身出户”协议?
1、明确财产范围:详细列明房产、存款、车辆等具体财产,避免模糊表述。
2、避免违法条款:不设置道德捆绑条件(如“出轨则净身出户”),不限制人身权利。
3、保留签署证据:通过公证或律师见证增强协议证明力,必要时录音录像留存签署过程。
4、及时办理变更登记:若涉及房产等重大财产,需配合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净身出户”协议并非一纸空文,但其效力需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盲目签署可能让协议沦为空谈,甚至引发更多纠纷。婚姻中的财产安排,应在理性与法律框架下进行,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方能真正保障双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