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荣誉业绩
律所动态
  • 首页
  •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 业务领域
  • 专业团队
  • 广森案例

    广森案例

    广森普法

  • 留言中心
  • 行业动态
首页 > 广森案例 > 广森普法

广森普法 | 造谣诽谤他人怎么处罚?

作者: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 更新时间:2025-07-21 点击数:

在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时代,一句未经证实的言论、一条恶意编造的信息,都可能对他人的名誉造成重创,甚至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造谣诽谤并非 “小事”,而是可能触及法律红线,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本文将详细解读造谣诽谤行为的法律后果,帮助大家认清法律边界,共同维护清朗的社会秩序。
一、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将面临牢狱之灾
当造谣诽谤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就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其中,最直接相关的罪名是诽谤罪。
构成诽谤罪需满足以下条件:主观上存在故意捏造虚假事实的意图;通过言语、文字等方式将虚假事实公开散布;针对的是特定对象,即便未指名道姓,但能让他人识别出具体身份;且达到 “情节严重” 的标准,比如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等。
依据《刑法》第 246 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除了诽谤罪,还有一些关联罪名也需引起重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若涉及虚假险情、疫情、警情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最高可判处 7 年有期徒刑。寻衅滋事罪,当散布虚假信息导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时,行为人可能以此罪论处。
二、行政责任:未达刑事标准也将受处罚
如果造谣诽谤行为未达到刑事处罚的标准,但违反了治安管理相关规定,行为人将承担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5 条,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处 5-10 日拘留,同时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 元以下罚款。例如,在网络上恶意编造不实信息,但未造成广泛传播或严重后果的,就可能面临此类处罚。
三、民事责任:侵犯权益需承担赔偿等责任
造谣诽谤行为往往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受害人可依据《民法典》向造谣者追究民事责任。
受害人有权要求造谣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如果造谣行为还涉及肖像权或隐私权侵权,比如恶意剪辑他人照片、视频进行传播,造谣者还需承担额外的民事赔偿责任。
四、关键注意事项:维护权益需了解的要点
(一)刑事自诉与公诉的区别
诽谤罪通常实行 “刑事自诉原则”,即需要受害人主动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但如果造谣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者国家利益,检察机关则可以介入,提起公诉。
(二)证据的重要性
在维权过程中,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受害人需要保存好造谣内容的原始记录,如截图、链接等,以此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为自己的维权主张提供有力支持。
造谣诽谤看似只是 “口舌之争” 或 “网络吐槽”,实则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名誉和权益,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如果自身遭遇造谣诽谤,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广森普法 | 签约半月,大学生主播被索赔30万?法院为何判了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列表
    关于广森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广森案例
    留言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经验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4267号-3

    京ICP备2020028875-1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