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森普法丨婚礼收的份子钱,居然不全是夫妻共同财产?注意这三点!
婚礼刚结束,小两口满心欢喜地清点着红包,却很少有人想过一个问题:这些份子钱,法律上到底属于谁?
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婚礼收的礼金自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份子钱的法律属性:并非简单的“共同财产”
从法律角度看,份子钱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赠与”。但关键在于:这些钱是赠与给谁的?这决定了财产的归属。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赠与财产的归属取决于赠与人的明确意思表示。如果赠与人没有明确表示,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三种情况下的份子钱归属
1. 父母亲友赠与:看明确意思表示
如果宾客在赠与时明确表示是给“新郎”或“新娘”个人的,那么这部分礼金就属于个人财产。例如,“这是我给新娘的见面礼”这类明确指向一方的赠与,就属于受赠方的个人财产。
2. 婚前婚后的时间节点
婚前收到的礼金通常被视为对个人的赠与,属于个人财产;而婚礼当天及婚后收到的礼金,如果没有明确表示,一般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属于共同财产。
3. 礼尚往来的性质
如果份子钱是夫妻一方父母基于自己社会关系收到的,且需要由父母日后回礼的,这部分可能被视为对父母而非新人的赠与。
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限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1063条第3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而第1063条则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理性看待份子钱,避免日后纠纷
虽然份子钱的归属有法可依,但婚姻的基础是感情而非财产。为此,我们建议:
1、沟通优先:夫妻间开诚布公地讨论财务问题,包括礼金的处置方式
2、明确大额赠与:对于大额礼金,赠与时最好明确表示赠与对象
3、共同规划:无论法律上如何界定,将礼金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未来规划是最佳选择
4、保留证据:对于明确赠与个人的大额礼金,可保留相关证据
每份礼金背后都是亲友的祝福,而非未来纠纷的导火索。理性看待份子钱的归属问题,让婚姻从开始就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这才是比任何财产都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