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森普法丨“老赖”名下无财产可执行,咋办?还有这七大招!
“赢了官司,输了钱。”这是许多债权人在面对“老赖”(失信被执行人)时最无奈的感叹。辛辛苦苦打完官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却得到一句“被执行人名下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难道就只能这样认栽了吗?
当然不!“无财产可执行”很多时候只是表象。法律赋予了债权人多种手段来破解这一困境。下面这七大招,教你如何“掘地三尺”,让“老赖”无所遁形。
第一招:深挖“隐性财产”——核查这些特殊账户
“老赖”只是名下存款、房产、车辆查不到,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收入或资产。法院和你可以重点核查以下账户:
1、养老金账户:养老金应当视为被执行人在第三人处的固定收入,属于其责任财产的范围。法院可以依法冻结、扣划其养老金账户,但会为其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2、住房公积金账户:住房公积金属于个人财产,满足一定条件时(如购房、租房、退休等可以提取),法院可以依法冻结和划扣。
3、理财产品、股票、基金账户:这些金融资产通常托管在银行或证券公司,通过全面查询金融信息,往往能发现“意外之喜”。
第二招:解锁“虚拟财产”——新型资产不容忽视
在数字时代,财产形态早已多样化。“老赖”名下的以下虚拟财产同样可以执行:
1、网络平台余额: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内的余额。
2、数字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虽然查控难度大,但已有多起成功执行的案例。
3、游戏装备、账号等:具有一定价值的虚拟物品,也可以通过评估后进行司法拍卖。
第三招:行使“代位权”与“撤销权”——向第三方追讨
如果“老赖”自己不去行使他的权利,甚至主动放弃权利,你可以代为行使:
1、行使代位权:如果“老赖”对外享有到期债权(比如别人欠他钱),但他自己却怠于追讨。你可以直接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老赖”的债权,要求次债务人直接向你偿还。
2、行使撤销权:如果发现“老赖”在诉讼前后,有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放弃到期债权等行为,你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其行为,让被转移的财产恢复原状。
第四招:追究“连带责任”——撕破公司面纱
如果“老赖”是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股东,可以审查是否存在以下可追究其个人或股东责任的情形:
1、人格混同:公司与股东财产、财务、人员、业务等高度混同,丧失独立性,可以“撕破公司面纱”,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连带责任。
2、抽逃出资或出资不实: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责任。
3、一人公司财产独立:对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如果股东无法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其个人财产,则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招:申请“律师调查令”——借助专业力量
由于法院案多人少,债权人可以主动出击。聘请律师后,可以向法院申请“律师调查令”。
作用:持此令,律师可以像法官一样,前往房产局、车管所、银行、证券公司、社保局、腾讯/阿里巴巴等单位,调查“老赖”名下的财产线索。这是一项非常有效且常用的“自力救济”手段。
第六招:利用“执行悬赏保险”——发动社会力量
如果靠自己难以找到财产线索,可以“发动群众”。
操作方式:向法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征集“老赖”的财产线索。为了降低成本,可以购买“执行悬赏保险”。你只需支付较低的保费(如悬赏金额的10%),保险公司便会承担成功后支付赏金的成本。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一旦查证属实并执行到位,即可获得悬赏金。
第七招:施加“信用惩戒”与“人身强制”——让他寸步难行
即使暂时找不到财产,也绝不能让他好过。强大的信用惩戒和限制措施,会极大地增加“老赖”的违法成本,迫使其主动履行。
1、纳入失信名单(“老赖”名单):这是最基本的惩戒,会限制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高铁、住星级酒店、子女不能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2、限制出境:防止其逃往海外。
3、司法拘留:如果“老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或有恶意转移财产等行为,法院可以对其采取15日以下的司法拘留。
4、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面对“耍赖”的被执行人,只有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