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荣誉业绩
律所动态
  • 首页
  •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 业务领域
  • 专业团队
  • 广森案例

    广森案例

    广森普法

  • 留言中心
  • 行业动态
首页 > 广森案例 > 广森普法

广森普法丨口头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一文读懂​

作者: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 更新时间:2025-08-22 点击数: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合同无处不在。我们都知道书面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那口头合同呢?今天,广森小编就带大家一文读懂口头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这明确从法律层面认可了口头合同作为订立合同的一种合法方式。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且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口头合同即依法成立并生效。

例如,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去菜市场买菜,跟摊主商定好价格、数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看似简单的交易,实际上就是一次口头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从法律角度看,双方已经通过口头约定达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买卖合同。再比如,朋友之间偶尔的小额借款,双方口头约定好借款金额、还款时间等关键信息,这样的口头借款合同同样有效。

二、口头合同的生效条件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应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能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清晰认知和判断。比如,年满十八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他们订立的口头合同在这一条件上是符合要求的。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订立的口头合同通常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口头合同,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也不发生效力。

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双方的表意须出于真实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形。要是一方通过欺骗手段,比如夸大产品功效,让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口头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比如约定买卖毒品的口头合同,因涉及违法犯罪活动,肯定是无效的;还有一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约定,像以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作为合同履行条件,这样的口头合同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口头合同的局限性

口头合同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没有书面的凭证,在履行过程中一旦发生争议,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比如甲乙双方口头约定了货物买卖的相关事宜,包括货物规格、价格、交货时间等。但后来甲方称乙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约定规格,乙方却坚称当时约定的就是如此,双方各执一词。此时,因为缺乏书面合同作为直接证据,要证明合同的具体内容、履行情况等就变得十分棘手。实践中,为了证明口头合同的存在及内容,当事人往往需要收集证人证言、录音录像、聊天记录等各类间接证据,然而这些证据的收集难度较大,且证明力可能也有限。

综上所述,口头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具有法律效力,在一些即时清结、交易金额较小、交易频繁的场景中,口头合同确实能带来便利。但对于复杂、金额较大、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为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建议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大家在进行各类交易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合同形式,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广森普法丨孩子生病请育儿假被拒,强行休假反被开除!法院这样判
下一篇:广森普法丨买了带居住权的房,我竟不能住?揭开房屋交易的隐藏陷
返回列表
    关于广森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广森案例
    留言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经验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4267号-3

    京ICP备2020028875-1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