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荣誉业绩
律所动态
  • 首页
  • 关于广森

    广森介绍

    业务流程

    发展规划

  • 业务领域
  • 专业团队
  • 广森案例

    广森案例

    广森普法

  • 留言中心
  • 行业动态
首页 > 广森案例 > 广森普法

广森普法丨“老赖”不还钱,用亲友的微信号、支付宝消费该怎么办?

作者: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 更新时间:2025-10-18 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的监控力度不断加强,一些"老赖"打起了歪主意,试图通过使用亲友的微信、支付宝账户进行消费来规避执行。这种行为看似聪明,实则法律风险极高,不仅无法真正逃脱债务,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老赖"使用他人支付账户属于违法行为

当被执行人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后,其名下的银行账户、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账户都会受到监控。有些"老赖"自以为可以使用亲友的账户继续享受消费便利,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执行人通过他人的微信、支付宝账户进行消费以规避执行,可能被认定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

律师提醒,切勿尝试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或虚假信息申请微信实名认证,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账户被封禁,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院如何查控"老赖"的隐形消费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法院系统现已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追踪并冻结失信执行人的资产。即使"老赖"使用他人的支付账户,也难逃法院的监控。

法院的查控措施包括:

1、网络查控系统:实时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支付宝、微信等电子账户。

2、全面动态监控:对个人财务状况和消费轨迹进行全面动态监控,极大缩短执行时间,提高案件执行效率。

3、与公安部门联动:针对故意隐匿行踪的老赖实现快速定位。

"老赖"使用他人账户的法律风险

1.账户资金被冻结、扣划的风险

被执行人在未履行债务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微信、支付宝账户,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发现后,会依法冻结账户内的资金。若账户内有余额,法院可直接扣划用于偿还债务。

2.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风险

被执行人明明有能力履行债务,却故意通过使用他人支付账户转移财产,将原本应用于履行债务的资金存入他人账户,且经法院责令履行后仍拒不履行的,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

3.司法拘留的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转移财产、不报告财产或财产报告不实、失联逃避、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将会面临司法拘留,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

如何应对"老赖"使用他人支付账户的行为

1、向法院提供财产线索:现在许多法院提供了便捷的线上线索提交渠道。

2、通过法院悬赏举报:一些法院平台提供执行悬赏公告,鼓励公众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3、拨打执行线索举报电话

"老赖"使用亲友微信、支付宝账户消费,绝不是什么聪明的规避手段,而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随着法院执行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执行网络的日益严密,这种行为的风险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暂时"便利"。

诚信守法,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正确途径。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发现此类逃避执行行为,应及时向法院提供线索,共同维护法律权威和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广森普法丨合同只签字未盖章,还有法律效力吗?
下一篇:广森普法丨对方转移财产?别慌!5招教你快速追回,守住你的钱!
返回列表
    关于广森
    业务领域
    专业团队
    广森案例
    留言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北京广森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经验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4267号-3

    京ICP备2020028875-1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